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说实话,很多茶友泡茶时都太紧张了。
见过不少茶友,每回泡茶都像做实验一样,就差拿着秒表掐出汤时间了。
看一些茶友发来的泡茶视频,无一例外,肌肉都很僵。
指腹紧紧捏着盖碗,手肘也在用力,肢体僵硬,出汤就没那么流畅。
总是担心把茶泡坏,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,泡起茶来畏畏缩缩,更不是好事。
要泡好一杯茶,的确少不了讲究。
但太过紧绷,反而容易失了方寸。
展开剩余86%最近有位好学的新茶友,对每一种茶,都要仔细询问冲泡手法,再记录下来,慎之又慎。
昨晚聊到岩茶时,她又抛出一个问题:
“水仙和肉桂,听说差别很大,是不是冲泡方法也完全不同?”
我反问茶友,它们是同一类茶吗?
答曰:“不都是岩茶吗?”
是的,既然是同一种茶,冲泡起来就没那么复杂。
《2》
水仙与肉桂的区别,主要体现在风味上,这也是茶客们能直观感受到的差别。
醇不过水仙,香不过肉桂。
但二者的冲泡,在流程和基本原则上都是相通的。
只因从本质上看,它们都属于武夷岩茶。
论产区,正岩水仙、正岩肉桂,都生长在武夷山核心产区,享受着山岩间特殊的小气候。
论工艺,它们都要经历做青、焙火等环节,制茶工艺一脉相承。
水仙与肉桂,骨子里都流淌着岩骨花香。
它们性格迥异,但来自同一个家庭,因此可以共用一套冲泡方法。
它们对茶器、水温、茶汤时间的需求都是一致的。
《3》
具体来说,冲泡水仙和肉桂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第一,茶具的选择上,优先选择白瓷盖碗。
不吸香不吸味的白瓷盖碗,对岩茶高扬的香气和醇厚的滋味更友好。
不仅能真实地展现茶汤本味,出汤也利落干净。
按照标准,一般是8克岩茶,搭配110毫升的盖碗,茶味更平衡。
投茶量过多,茶汤浓苦在所难免。
第二,冲泡时,沸水泡茶也是关键。
经过焙火的岩茶,不会畏惧沸水的高温。
用沸水泡茶,反而能更好激发内质,让茶香更高扬、汤水更醇和。
第三,注水时,统一用环壁注水法。
让水流沿着碗壁由外向内画圈,确保沸水能均匀地浸润每一片干茶,茶味释放更均衡。
沸水冲茶,要与“快出水”的手法搭配使用。
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,在几秒内快速出汤,以免岩茶的内质过量析出,泡出苦涩味。
等到茶味变淡后,再适当延长坐杯时间。
最后,好茶不洗茶。
喝岩茶的时候,可以把头道茶汤留下来,当做“还魂汤”。
等喝完最后一泡茶之后,再回过头来喝它,别有一番风味。
《4》
关于岩茶的冲泡,有人说,水仙的醇靠闷,肉桂的香靠冲。
意思是,水仙的醇厚感要靠闷泡,而肉桂的高扬香气,要依赖悬壶高冲。
这种说法毫无依据,也不值得茶友们效仿。
水仙的醇厚,来自其丰厚的内质,品质上乘的水仙,醇厚感是与生俱来的。
依靠闷泡榨取出来的,只是浓烈的苦涩味。
浓非厚,淡非薄,苦涩难耐并不是真正的醇厚。
同理,肉桂的香气,也不需要依赖高冲。
肉桂的桂皮香、花果香,来自品种与工艺,品质好的肉桂,自然香气高扬。
悬壶高冲的注水手法,反而有很多弊端。
水流从高处冲下,强大的冲击力会将干茶冲得四散飞溅,既影响感观,又影响茶味释放。
而且,高冲下来的水流普遍较细,冲泡太费时间,根本做不到快出水。
高品质的好茶,压根不需要在冲泡手法上特殊对待。
《5》
泡茶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。
就像炒菜,不管炒肉还是炒青菜,基本操作都差不多。
如果只是为了解渴,投茶注水快出汤,简单点也无妨。
但要享受完整的品饮体验,就从温杯烫盏开始,一步步做好。
只要遵循基本的冲泡原则,泡茶大可随心。
这是让人放松的享受,而不是让人焦虑的负担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安全证券配资论坛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